真实调查!突破人类极限的硬医疗技术来了

更新时间:2023-10-03 09:21

 跨越5000公里的机器人辅助手术、-196℃全自动细胞储存、中医艾灸+智能手臂……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贸易博览会上,最新的医疗硬技术亮相,让观众大开眼界。

  第九届上海国际博览会将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 上海工博会生物医药展区将聚焦细胞治疗创新研发和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产学研携手。渠道、展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并举办配套论坛和发布活动。

  手术机器人大显身手

  记者在现场看到,维迈医疗落地式七轴智能平板DSA正在有序运行,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控制面板实时显示位置和角度,精准到毫米级。

  微迈医疗市场总监田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迈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实现了导管导丝高精度智能仿生推送、导丝智能触觉感知、多类型导管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颠覆了介入手术医生需要穿着厚重的铅服、暴露在X射线的危害下进行手术的传统介入手术模式,并帮助医生远程控制介入耗材。

  在微创机器人展区,观众聚集在一台“四手”机器人周围。通过侧面的操作手柄,这些手可以轻松地打开花瓣并取出花蕊。据介绍,这是模拟医生操作机械臂和手术器械进入人体腹腔进行治疗后的场景。

  微创机器人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台机器突破了人眼的极限、人手的极限、人的极限”脑。随着手术视野的倍数化,操作者双手的放大倍数和仪器模仿度大大降低,使微创手术更加安全、灵活、有效。该机是上海微创机器人历时八年研发生产的创新产品,性能已达到国外产品水平,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例如能够进行5G远程手术。 “

  国盛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张一鸣认为,手术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与微创手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方式,创面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生存快。具有高效、远程手术等明显优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3.2亿美元,相当于近6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主要市场仍仅限于北美。考虑到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机器人微创手术在全球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市场空间至少有千亿。

  开元证券医药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蔡明子表示,2023年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调整超预期,手术机器人行业有望受益政策松动配置政策和装机容量的增加。随着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基层医院诊疗能力的提升,预计高端CT、MR设备将迎来采购安装高潮。国内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上游零部件及耗材制造商预计将显着受益。

  细胞存储自动化

  在原能源生物展区,观众的注意力被一段-196℃的内存吸引了。据介绍,这是元能生物的旗舰产品——全自动蜂窝深冷储存设备,可提供长期安全、有效、大容量的气相液氮储存环境。该设备可以使整个信息在存储过程中可追溯且无人值守。

  元能生物联席总裁助理刘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样本库的自动化本质上是解放生产力,让科研人员解放出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再需要标签”以及来回存储。东西。”

  中研网数据显示,与国外成熟的细胞产业链相比,我国细胞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仅上游细胞制备和储存行业相对成熟,但全国整体细胞储存率仍不足1%,且地区储存率也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15%的储存率相比差距较大国家。如果按照15%的渗透率计算,中国电池存储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目前,国内电池存储市场规模仍不足100亿元,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推荐